關於孵仙人掌小苗, 經過多次的嚐試與歸納所得, 目前所使用的方法是這樣的...
1. 使用小苗專用商業配方為底層 ( 小苗專用商業配方介質較細較利小苗纖細的根系生長, 且含較多有機質可供小苗初期成長所需. 或者使用純泥炭土也可以 ) , 用可以抹平介質的東西, 比如抹果醬的抹刀把介質表面輕輕抺平整, 上頭再敷薄薄一層篩過的 ~1 mm 或1mm 以下的火山石或赤玉土, 可以蓋住底下那層的厚度即可. ( 建議這些介質可以先噴霧稍微噴溼, 再拿去微波加熱或用電鍋蒸個幾分鐘來殺菌, 殺蟲, 殺孢子等等. ). 此時的盆器選擇可選底下有洞的盆器或完全密閉的都可以, 不過比較建議選擇完全密閉的盆器, 可以防止水氣散失以及小蟲鑽進去.
2. 用噴霧器把整個介質都噴溼, 要整個介質都溼透, 不過不要太溼, 也就是說不要見到介質上有水, 但介質看起來是溼的, 而且手拿起來是比溼透前還要重一些. 密閉盆器中的溼度太高的話, 小苗發芽後容易東倒西歪.
3. 種子用 70% 或 75% 藥用酒精泡個 30 秒左右就撈起來, 不要泡太久不然會影響發芽率. 或者藥用酒精用噴霧的方式來殺菌也很方便, 把種子用紗網或絲襪包起來, 噴溼後讓它自然揮發乾燥. 待乾了之後, 種子均勻灑在介質上, 不可覆土. 若懶得用酒精清洗種子或覺得麻煩的話, 也可以省略這步驟. 不過, 種子能殺個菌, 總是可以減少後續介質長出怪東西的機會.
4. 用保鮮膜把容器口封住, 再用膠帶把保鮮膜撐開撐緊且固定住至少四個角或點. 在封口之前, 可以考慮先噴一些預防性用藥, 比如一些殺黴菌劑 ( " 億力 " 1g + 1000 cc 水稀釋使用 ), 可以減少後續感染的機會.
5. 若置於太陽 ( 半日照 ) 下, 應加上一層白色不織布或其他可遮陽的材質, 一般不建議放在全日照下, 因為長時間曝曬太高溫的密閉環境容易把小苗給悶熟; 若置於明亮強光處 ( 不會照到陽光 ) 則不用加遮陽網.
6. 等待發芽期間勿打開保鮮膜.
7. 發芽 1~2 個月後, 視小苗的生長情況, 若長得東倒西歪, 則可以打開保鮮膜, 用咖啡匙來灑一層薄薄 1mm 左右的火山石、唐山石或赤玉土把根部給蓋住以固定東倒西歪的小苗, 注意不要把小苗整個給掩蓋住了. 趕緊灑完後, 將保鮮膜重新把容器口封好.
8. 一般比較強健的品種可以在 12 個月左右或根據小苗成長的狀況來做第一次的移植. 若12 個月左右的小苗仍是與則發芽時大不了多少或者小苗本身仍比較小棵, 且密封盆中的狀況仍然良好 ( 例如無長太多青苔 ), 仍適合讓小苗繼續成長, 那就建議等到 1~2 年後再移植也可以, 端賴品種特性而定, 這時就可略過這一步驟, 直接接著至步驟 9 .
8.1 移植小苗時, 可以把小吸管口剪成 M 的形狀, 再把小苗輕輕挑出舊介質;或者從舊盆器中, 一小撮一小撮用手很仔細小心地撥掉舊介質, 把小苗連根一起挑出舊介質, 這樣子做是比較不會傷到小苗脆弱的根部. 若挑出的小苗根部是濕的 ( 應該是濕的 ), 則放在通風陰涼處三、四天左右, 待根部乾燥之後再移植. 不要乾燥放太久, 否則易引起小苗徒長.
此時的盆器選擇是建議選底下有細洞的盆器, 以利把多餘的水排出去, 因為此時期的小苗應該就要注意排水性的問題了. 若沒有有細洞的盆器, 建議用電烙鐵在一般塑膠盒底下自己燒一些洞出來, 大概 2~3 mm 大小的洞就夠了. 塑膠盒底部先鋪一層不用的淋浴塑膠巾 ( 網目比較細, 可以防止介質漏出去 ), 再倒入 1 mm 左右的火山石或赤玉土填平盆器, 可以留 2~3 cm 左右的高度, 或者不留也 ok, 依個人喜好.
在移植前先噴點水霧把整個新介質表面大概噴溼一下, 這樣待會兒比較好挖洞, 挖完洞也比較不會塌下來. 按照小苗間隔 1~2 cm 用免洗筷在介質上挖個洞把小苗連根塞進去, 再用免洗筷把小苗旁的介質輕輕壓實, 這時可以不用再密封了, 不過仍然需遮陽材質來遮陽, 因為此時的幼苗仍很脆弱.
9. 發芽 1 年之後或更久, 根據小苗成長的狀況, 比如說盆中的小苗已經太擠或青苔長太多而快淹過小苗了, 這時便可進行第二次移植, 小苗可移植至更粗一點的介質, 比如 1~ 2 mm 左右的介質來種了, 這時就可以不用再多一層遮陽網了, 不過仍不建議直接置放於陽光下, 可以用一層粗目一些黑網來遮陽.
10. 再過個 1~2 年就可以按照成株方法來種, 不過還是要注意給水的頻率, 不要讓它們乾太久, 因為亞成株仍可能比較不耐曬、不耐旱些.
看起來如何, 孵仙人掌小苗夠簡單的吧 ?
註 : 亞成株是指已脫離苗期, 但還沒達到可開花狀況的植株. 這時通常會有 " 亞成株刺 " 的產生, 有關仙人掌 " 幼苗刺 , 亞成株刺以及成株刺 " 的說明, 請參考這裡 ( 點我 ).
其他說明 :
1. 我曾同時用兩種介質來比較其幼苗生長的差異性:a. 只用一般介質 ( 細粒赤玉土 + 細粒唐山石 ) 與 b. 小苗專用的商業配方介質 ( 含泥炭土+ 蛭石 + 一些有的沒的 ) , 兩者其上皆灑上一層細粒赤玉土 + 細粒唐山石.
在將近 1 年後移植小苗時發現, 底下再鋪一層小苗專用介質的那盆長得比較好, 根系較粗也比較發達. 單純用一般介質者 ( 只含赤玉土 + 唐山石 ) 的生長則差了點, 植株個頭比較小些, 根系較細. 猜想可能是商業配方中所含的有機質養份較多, 可供幼苗成長所需之故.
然而使用商業配方介質有個缺點, 就是在未殺菌消毒的情況下很容易長青苔. 但若在其上在灑上一層細粒赤玉土 + 細粒唐山石把商業配方介質給蓋住, 則可減緩長出青苔的速度. 使用純細粒赤玉土 + 細粒唐山石者, 比較不易長青苔或長出青苔的速度較慢些.
2. 前幾個月能不打開保鮮膜容器封口, 就不要打開它, 因為這樣容易使空氣中的各種菌啦, 黴菌孢子啦, 或青苔孢子跑至介質中, 而增加小苗感染的機會. 原則就是長得愈慢的, 愈小的苗, 其開封的時間就要等愈久.
3. 若不幸還是長出白白的絲狀黴菌, 這時就要趕緊噴一些殺黴菌劑, 比如 " 億力 " ( 1g + 1000 cc 水稀釋使用 ) 就很好用. 不快點處理的話, 可能會使整盆小苗全軍覆沒的. 若仍沒用, 則建議趕緊把小苗重新移植, 能救多少算多少, 移植完成後仍需噴一些殺黴菌劑, 再度用保鮮膜把容器口封住 ( 視植齡, 一年齡或以上的小苗其實不用悶也 OK, 不過要常給水來保濕就是了, 小苗很不耐乾的 ).
4. 選擇盆器時, 盆器的深度要顧及填充介質的厚度以及後續小苗成長的空間. 小苗成長的空間一般大約 2~3 cm 高, 那應該就足夠初次移植前的生長了. 至於填充介質的厚度大約也是 2~3 cm 左右就可以了, 太厚沒什麼意思, 除非你打算發芽後都不移植. 不過依我的經驗這是比較困難出現的狀況, 因為小苗長至一定大小之後, 若不移植的話, 容易擠在一起或東倒西歪, 看了就難過... 所以建議還是小苗成長一段時間後移植比較好, 可以讓小苗有足夠的空間生長, 可以長得比較好些.
小苗長得很慢的品種孵苗方法
我曾看過國外的花友播牡丹類、花籠、菊水或松露玉等等這類幼苗長得很慢品種的做法是這樣 :
1. 將播種用的介質以及陶製盆器用微波爐加熱個幾分鐘, 完全殺死任何青苔, 細菌或黴菌的孢子.
2. 種子也經過泡70%酒精一會兒( 30 秒左右就可以了 ) 或用噴霧的方式也可以, 水也是經過煮沸冷卻之後使用.
3. 播種之後就用全新的乾淨透明塑膠袋把整個盆器包起來, 直到幼苗整個長至某種程度之後, 比如一年或更久一些, 再打開塑膠袋移植.
其實這方法與我所使用的方法很類似, 只是更加嚴謹一些, 比如說連水都是要煮沸殺菌後才使用, 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呢 ? 因為這類長得很慢的幼苗, 沒辦法長那麼快而很快地移植, 所以得待在剛發芽的密封環境愈久. 隨著時間愈久, 介質長出不該出現怪東西的機會也就愈高, 所以要盡可能地減少這樣的機會. 這就是差別之所在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