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 |
英文原文 |
日文原文 |
定義簡述 |
多肉植物 |
succulent |
たにく |
廣義地定義:根、莖或葉具有可以用來儲存大量水分且肥厚特化組織的植物,而這些特化組織可幫植物渡過一段時間的乾旱季節。 |
仙人掌 |
cactus, cacti (pl.) |
サボテン |
絕大部份原生於美洲大陸,且其生理結構具有「剌」、「剌座」、具有儲存大量水分且肥厚特化組織以及其他特徵的植物。 |
刺座 |
areole |
とげざ |
為仙人掌科植物特有的組織結構。刺座上具分生組織,除了著生各式各樣的刺與細毛外,花、果實、側芽、葉子(如果有的話)和分枝也從這裏長出。 |
芒刺 |
glochid |
|
為團扇類仙人掌 ( 例如 Opuntia 屬 ) 特有型態的剌,其特徵為在剌座上有密集而細小的刺。 |
生長點 |
apex |
|
通常是植物生長的頂端,又稱為「頂芽」。 |
頂芽 |
|
ちょうが |
語源自日文,植物生長的頂端,又稱為「生長點」。 |
頂毛 |
|
|
生長聚集在生長點的細毛,通常是植株成熟的表徵。 |
側芽 |
offset, offshoot |
|
由腋窩長出,無性生殖所產生的小芽。 |
腋芽 |
- |
えきが |
語源自日文,即「側芽」,在腋窩長出的側芽。 |
子球 |
|
|
側芽的一種型態,為橢圓形或球狀,通常是用來稱呼仙人掌的側芽。 |
腋窩 |
axil |
|
仙人掌的疣粒與疣粒之間凹陷的部份,通常可視為剌座延伸。 |
疣粒 |
tubercle |
|
某些種類仙人掌的莖具有疣狀的突起,其上通常都會有刺座。 |
稜 |
rib |
|
仙人掌莖上數條凸起縱向排列的結構,剌座通常排列在上面。 |
花座 |
cephalium, cephalia(pl.) |
|
仙人掌科某些屬成熟植株特有的組織,它生長在該屬仙人掌頂部或莖部,在花期時會不斷地從該組織開花。依其生長的部位和生長特性,一般分為三大類:「頂花座」、「側花座」以及「非典型花座」。 |
頂花座 |
apical cephalium |
|
某些屬仙人掌 ( 例如 Melocactus 屬、Discocactus 屬等 ) 成熟植株特有的組織。它生長在該屬仙人掌頂部,形成一圓筒狀或盤狀組織。Melocactus 屬仙人掌的花座特稱之為「雲座」。 |
側花座 |
lateral cephalium |
|
某些屬仙人掌 ( 例如 Espostoa 屬等 ) 成熟植株特有的組織。它生長在仙人掌莖部,形成一長條狀或、環狀或片狀特化的組織。 |
非典型花座 |
atypical cephalium |
|
花座特徵無法以「側花座」或「頂花座」來分類者,稱之。例如 Arrojadoa 屬仙人掌植物之花座。 |
雲座 |
|
|
特別稱呼 Melocactus 屬仙人掌的花座為「雲座」。請參考「花座」之敘述。 |
冬型種 |
|
|
為某類在冬季為生長季節,而夏季為停止生長休眠期的多肉植物。(相反詞:夏型種) |
夏型種 |
|
|
為某類在夏季為生長季節,而冬季為停止生長休眠期的多肉植物。(相反詞:冬型種) |
斑錦(錦斑) |
|
|
或單以「錦」稱之。植株內除葉綠素外,參雜有葉黃素、葉紅素或其他色素而產生白、黃、紅、紫或其他的顏色表現。在色斑形狀上則有不同的名稱。 |
入斑(斑入) |
|
ふいり |
語源自日文,葉子產生白或黄色斑紋的現象。依斑紋的分布狀態有覆輪、中斑、散斑、虎斑、縞斑、網斑等區分。 |
三光中斑 |
|
さんこうなかふ |
語源自日文,即葉子同時有「覆輪」、「中斑」的三層斑紋現象。 |
覆輪 |
|
ふくりん |
語源自日文,葉的周圍產生白或黄色斑紋的現象。 |
中斑 |
|
なかふ |
語源自日文,葉子中心的葉脈產生白或黄色斑紋的現象。 |
散斑 |
|
|
語源自日文,葉脈產生雜亂斑紋的現象。 |
虎斑 |
|
とらふ |
語源自日文,縱向的葉脈上產生「橫式斑紋」現象。 |
縞斑 |
|
|
語源自日文,縱向的葉脈上產生「平行的縱向斑紋」現象。 |
網斑 |
|
あみふ |
語源自日文,葉脈產生網狀斑紋的現象。 |
三光斑 |
|
さんこうふ |
語源自日文,即「三光中斑」,請參考「三光中斑」之說明。 |
藝 |
|
げい |
日本古典園藝對於植物產生任何的變異現象,例如入斑、出錦等現象而稱之;發生變異現象稱為「出藝」;在同一株植株產生兩種變異現象則稱為「二藝品」,以此類推。 |
本藝 |
|
ほんげい |
日本古典園藝對於植物原來自然的品像或者型態的描述。 |
紅葉 |
|
こうよう |
植物在強光、缺水或日夜溫度變化劇烈的環境下,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植物會調整體內各種色素的比例而變紅色或紫色的現象。 |
花期 |
|
|
植物開花的季節或期間。 |
交花 |
|
|
以人工的方式來為植物授粉交配。 |
授粉 |
|
|
雄蕊產生的花粉與雌蕊柱頭結合的過程。 |
自花授粉 |
|
|
雌雄同體的植物自行授粉而產生可繁殖後代種子的現象。(相反詞:異花授粉) |
異花授粉 |
|
|
植物需血緣相異植株的彼此授粉才產生可繁殖後代種子的現象。(相反詞:自花授粉) |
子不稔 |
|
ふねん |
語源自日文,即「子代不孕」之意,通常為血緣近親交配或連續數代以無性生殖方式繁殖所易發生的現象。 |
切頭或切幹 |
|
|
即把植物橫切成兩段,使之生長出側芽 ( 不含生長點那段 ) 或重新發根 ( 含生長點那段 ) 而用來繁殖品種的手段。 |
胴切 |
|
どうぎり |
語源自日文,或稱「切頭」或「切幹」。請參考「切頭」或「切幹」之說明。 |
去頂、去心或摘心 |
|
|
利用切除或破壞植物頂端或中心的生長點,強迫使之生長出側芽而用來繁殖品種的手段。 |
嫁接 |
graft, grafting |
|
通常是體質較弱 ( 例如根部易爛或易發育不良等 ) 或生長較慢的品種 ( 即上半部之「接穗」 ) 以另一強健品種 ( 即下半部之「砧木 」)來供給營養而生長,主要目的是可用來增加速成長或繁殖保存體質較弱的品種。(相反詞:接降) |
接木 |
|
つぎき |
語源自日文,即植物「嫁接」技術。 |
降接或接降 |
|
|
乃是將嫁接成長後的植物(接穗)從砧木上切割下來而另外移植的過程。一般有「完全切除砧木」和「不完全切除砧木」(留一小部份砧木)兩種類型。 |
砧木 |
|
|
為嫁接株下半部之品種植物,可供給上半部嫁接植物的營養而生長,通常為強健品種植物。 |
接穗 |
|
|
為嫁接株上半部之品種植物,可吸取自下半部嫁接植物的營養而生長,通常為體質較弱或生長較慢的品種。 |
台木 |
|
だいぎ |
語源自日文,又稱「砧木」,請參考「砧木」之說明。 |
穗木 |
|
ほぎ |
語源自日文,又稱「接穗」,請參考「接穗」之說明。 |
芽接 |
|
|
又稱「苗接」,請參考「苗接」之說明。 |
疣接 |
|
|
以仙人掌突出、含刺座的疣粒來嫁接,通常是為了搶救受傷的植株而用。 |
苗接 |
|
|
又稱為「芽接」,以未成熟的幼苗來當穗木,目的在於加速幼苗的成長速度。 |
逆接 |
|
|
以仙人掌下半部含刺座的莖幹來嫁接的方式。 |
木插 |
|
さしき |
語源自日文,或稱「插木法」,為以植物的莖幹來扦插,是繁殖的方法之一。 |
葉插 |
|
はざし |
語源自日文,或稱「插葉法」,為以植物的葉子來扦插,是繁殖的方法之一。 |
根插 |
|
ねざし |
語源自日文,或稱「插根法」,是以植物的根部來扦插,是繁殖的方法之一。 |
植株 |
|
|
稱呼單一棵或一棵以上的植物個體。 |
品相 |
|
|
對於植物外觀、型態的評語或評價。 |
休眠 |
|
|
植物季節性或某一段時間停止成長的現象。 |
斷水 |
|
|
為了某種原因而停止植物之給水。例如斷水以渡過植物的休眠期等。 |
叢生或群生 |
|
|
單一品種由單一株分生而出,或數株群集而生長的狀況。 |
多頭 |
|
|
單一植株有多個單一的生長點,且彼此不相鄰或相連。可以想像為「同一個身體上有兩個以上的頭」的狀況。 |
子吹 |
|
こふき |
語源自日文,乃是腋芽從母體腋窩不斷地生長出來的現象。 |
石化 |
|
せっか |
語源自日文,植株生長點由單數轉變成複數的變異現象,且其複數的生長點彼此都是相鄰的。 |
綴化 |
|
てっか |
語源自日文,植株生長點由單一個點不斷分生,而成為橫向的發展成為帶狀或皺褶狀,故又之稱為「帶化」。 |
帶化 |
|
たいか |
語源自日文,又稱綴化,請參考「綴化」之說明。 |
嵌合體 |
chimera |
|
指同一植物組織內有兩種不同表現基因細胞組織共生的現象,包括有「同源」、「異源」嵌合體兩種情形。在仙人掌植物因嫁接而產生嵌合體的植株,一般常以「彩龍」等名詞來稱呼這類變異株。 |
同源嵌合體 |
|
|
即同一植物組織裡有正常和發生變異的細胞而共生。植物細胞發生變異有很多種不同的情況,其中「錦」是最常見的 chimera 現象。 |
異源嵌合體 |
|
|
兩種不同的植物組織混生在一起,最常見的就是由嫁接所引起的接穗和砧木混生的 graft chimera 嫁接嵌合 ( 或稱為嫁接雜種 )。 |
強健 ( 品 ) 種 |
|
|
為對環境的忍受度高,容易照顧且不易死亡的品種。 |
學名 |
scientific name |
|
動植物在世界上共通的名字,主要由屬名、種名與命名者,或者再加上「種内分類群」名稱所組成。 |
異 ( 學 ) 名 |
synonym |
|
曾經被使用過或命名過、目前不再被正式使用的學名。 |
物種、品種 |
species |
生物分類上如何定義物種是一件充滿爭議的事,是探討生物演化或是研究親緣関係上是一個重要的依憑。目前有許多不同概念的物種,常見的概念有生物種概念 ( The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演化種概念 ( The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 以及表型種概念 ( The Morphospecies Concept ) 等等,沒有任一概念或說法可以適用所有的物種。若以 " 生物種概念 " 來定義, 則為能相互交配,並能產生具生殖能力下一代的一群個體。不同種之間有各式生殖隔離 ( Reproductive Isolation ) 機制,包含交配時間、分布空間、基因不相符等,讓彼此的基因無法交流,各自為獨立的物種。然而,以植物來說,生物種概念並無法完全解釋物種的特性。這裡有很豐富且詳細的解釋 ( 英文 ) |
|
種内分類群 |
infra-specific epithet |
|
包括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亞變種(sub-variety)、品型(form)和亞品型(sub-form)等加「種内分類群」名稱(infra-specific epithet)而稱之。 |
亞種 |
subspecies;ssp. 或 subsp. |
|
一般定義為種內個體在地理和生殖上發生生態隔離初期所形成的群體,有獨立演化傾向,且有一定的形態特徵差異和地理分佈區,故亦可稱之為「地理亞種」。 |
變種 |
varietas;var. |
|
它與原種的區別是較小的變異性,通常僅有一或兩個形態或生理性狀的差異,無地理分佈上的區別。常經過多代繁殖後與原種產生若干差異,例如可能只有葉色、花色或植株形態上的若干差異而已。 |
亞變種 |
subvarietas;subvar. |
|
是在自然狀況與變種相較之下更小的變異性,通常是為了兩種變種之間些微的差異而做如此之分類,然而在仙人掌科植物一般很罕見細分至這麼小的分類單位。 |
個體差異性 |
indivisual variation |
是在自然狀況下,與亞變種相較之更小的岐異性,個體之間只有某項或某些性狀、外觀或一些基因上的小地方不太一樣,其個體基因上的岐異性尚不足以成為不同的
生物品種而稱之。因此兩株或多株個體之間,若只是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分類學上它們仍是同一品種而有相同的學名,不足以另外命名。 |
|
品型 |
forma;f. 或 fa. |
|
只是命名單位,不是植物分類學上的分類單位,並不存在野生植物中,是人為在園藝栽培過程刻意選擇培育而成的品種,所以有時會以「園藝品種」(cultivar;cv.)的方式來命名。 |
田野編號 |
field collection number |
|
蒐集者在野外發現一種外觀沒見過的植株後,會把它挖起來帶回去,同時會給它一個編號並附帶記錄一些相關的資料,如植物外觀敘述文字或相片、該地的環境、氣候、地理環境等等可當作後續研究或種植的參考。附有田野編號的植株或種子通常是「純種」的表示。 |
野外編號 |
field number |
|
又稱「田野編號」,請參考「田野編號」之說明。 |
栽培種 |
cultivar species |
|
又稱「園藝種」,請參考「園藝種」之說明。 |
園藝株 |
|
|
由人為繁殖後在人工環境下所生長的植物個體,請參考「園藝種」之說明。(相反詞:原生株) |
園藝種 |
cultivar species |
えんげいしゅ |
又稱為「栽培種」,經人為篩選,具有某一特質或一些特質的品種。這植物在經過適當的方法來繁殖後,其特徵都具有清楚的可區別性、一致性、以及穩定性。 |
野生株 |
|
|
又稱為「原生株」,為直接由原生地所採集的植物。(相反詞:園藝株) |
原生地 |
|
|
植物在自然生態狀況下,在野外分布的地點或地區。 |
原生株 |
|
|
又稱為「野生株」,為直接由原生地所採集的植物。(相反詞:園藝株) |
雜( 交 )種 |
hybrid |
|
由雜交後所得到的品種。 |
雜交 |
hybridization |
|
不同品種之間的交配行為,為有性生殖。有「同屬異種雜交」、「異屬雜交」,甚至是極少數植物的「異科雜交」幾種雜交方式。 |
實生 |
|
|
植物非以外力 ( 例如嫁接 ) 的方式來生長而稱之。以這方式成長的植物則稱之為「實生株」。 |
實根 |
|
|
植物以自己的根部吸收水份或營養的方式來生長而稱之。 |
介質 |
|
|
提供植物根部生長來吸取水份或養份的成份或材料通稱,例如壤土、顆粒土、粗沙、培養土等等。 |
追肥 |
additional ferterlizer |
|
為了促進植物開花、或在生長旺盛期間所追加的肥料。通常是以液態或細小顆粒固態的肥料為主,植物可很快地吸收利用。 |
基肥 |
base ferterlizer |
|
可供給植物長時間緩慢吸收的基礎肥料。通常是可緩慢釋放養份、較大顆粒固態肥料為主,植物可長期吸收利用。 |
換土 |
|
|
植物以盆子的方式來栽植,經一段時間 ( 一至數年不等 ) 後,盆中的介質養份消耗殆盡,整個更換介質的過程稱之。 |
換盆 |
|
|
當植物經年累月的生長,原來的盆子已無法承受植物的大小,換成較大或較新的盛器的過程稱之,通常會同時換土。 |
修根 |
|
|
在為植物換盆或換土移植時,修剪掉老舊的旁生鬚根(只留下主根)以長出新根的過程。 |
發根 |
|
|
在扦插或移植之後,長出新根的步驟或過程。 |
馴化 |
|
|
使植物從舊環境適應至新生長環境的過程。 |
照度 |
|
|
光度的強弱度量,單位為流明 ( lumen )。 |
徒長 |
|
|
徒長一般是由於水分和氮肥過多、溫度過高、光線不足等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在仙人掌類植物的一般表現為植株顏色變淡變淺,新生組織則變細變長、刺座較密集變小等現象。 |
日燒 |
sun-burn |
|
由於高溫和強光使得植株的温度上昇而蒸散過多,導致植物受傷或死亡的現象。狀況與「葉燒」相同。 |
葉燒 |
|
はやけ |
語源自日文,由於高溫和強光使得葉子的温度上昇而蒸散過多,導致葉細胞組織死亡變成褐色的現象。 |
肥傷或肥害 |
|
|
過多的肥份對植物造成組織或生理機能上的傷害。 |
藥害 |
|
|
化學成份 ( 肥料或農藥 ) 對植物的成長或生理機能產生傷害。 |
曬傷 |
burn |
|
由於無法適應生長環境所提供的日光強度,導致植物組織的傷害,嚴重可能使植物死亡。 |
蝦類仙人掌 |
|
|
語源自日文,泛指 Echinocereus 屬的仙人掌植物。 |
裸萼類仙人掌 |
|
|
由於 Gymnocalycium 屬仙人掌植物花苞外之萼片缺乏「刺」或「毛」的結構,故稱之。 |
有星類仙人掌 |
|
|
泛指 Astrophytum 屬仙人掌植物。根據其外觀形態,此屬一般分為兜系 ( Astrophytum asrerias )、鸞鳳玉系( A. myriostigma ) 、瑞鳳玉系 ( A. capricorne ) 和般若系 ( A. Ornatum ) 共四大系。 |
牡丹類仙人掌 |
|
|
泛指 Ariocarpus 屬仙人掌植物。 |
象牙丸類仙人掌 |
|
|
泛指 Coryphantha 屬仙人掌植物。 |
團扇類仙人掌 |
|
|
泛指 Opuntioideae 亞科或 Opuntia 屬相關的仙人掌植物。 |
木麒麟類仙人掌 |
|
|
泛指 Pereskioideae 亞科或 Pereskia 屬相關的仙人掌植物。 |
強刺類仙人掌 |
|
|
泛指具有長短不一、堅硬刺的仙人掌植物,例如 Echinocactus、Eriosyce、Ferocactus、Sclerocactus、Stenocactus 等屬的仙人掌。 |
雲類仙人掌 |
|
|
泛指 Melocactus 屬仙人掌植物。 |
烏羽玉類仙人掌 |
|
|
泛指 Lophophora 屬仙人掌植物。 |
孔雀仙人掌 |
|
|
源自日文,泛指 Epiphyllum 屬品種或是其園藝交配種。 |
蘭花仙人掌 |
Orchid cactus |
|
泛指 Epiphyllum 屬的品種或是其園藝交配種。 |
聖誕節仙人掌 |
Christmas cactus |
|
主要是指 Schlumbergera bridgesii 或是其園藝交配種。 |
感恩節仙人掌 |
Thanks-giving cactus |
|
主要是指 Schlumbergera truncata 或是其園藝交配種。 |
復活節仙人掌 |
Easter cactus |
|
主要是指 Schlumbergera gaertneri 或是其園藝交配種。 |
節慶仙人掌 |
Festivals cactus |
|
包括聖誕節仙人掌、感恩節仙人掌、復活節仙人掌共三種。主要是 Schlumbergera 屬或者其園藝交配種,以及 Hatiora 屬相關的品種。 |
草原型仙人掌 |
|
|
原生地區主要是以草原型生態為主,該類的小型仙人掌通常是生長於灌木叢中或灌木底下 |
高山型仙人掌 |
|
|
原生地區主要是以寒冷的高山或高原型生態為主,該類的仙人掌通常是生長於裸露的高原上。 |
森林型仙人掌 |
|
|
|
CITES |
|
|
|
IOS |
|
|
|
ICSG |
|
|
|
雜文異想, 乃個人長期學習種仙人掌之所思所得以及經驗累積, 君宜慎思明辨之.
- Jul 14 Tue 2009 15:40
多肉植物 常見詞彙簡述 ( 另一種顯示版本 )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