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側芽和葉子來繁殖植株

Haworthia屬植物的外觀形態從完全的單株,至長一大堆側芽的群生都有。如果你想要繁殖產生很多側芽的植株,只要從母株拔一棵側芽插入土裡就可以了。如果在這過程中,側芽有了傷口,最好在傷口處擦上發根粉並放置個一、兩天後,等傷口乾燥結痂後再種入土中。在發根前只需澆少量的水來保持介質稍微潮濕就好,待長出新根後再用正常澆水量。

葉插成功的話,就可從一片葉子長出一棵(或數棵)新的植物。技巧是當你拔葉子時,保留一點莖的組織。如果拔下來的葉子沒有任何莖的組織,這葉子就不會發根。最好的方式是將植株挖出來並將根上的土洗乾淨,去掉所有老或乾的葉子,然後選一片或幾片健康、有活力的葉子。用鋒利的刀子將葉子切下來,而且要確定有切到一點莖的組織。將葉子的切口處沾一點發根粉,然後放在遮陰處幾天。之後將葉子放在溫暖遮陰的略微潮濕介質上。運氣好的話,葉子就會長出新根並成為另一棵或很多棵的小苗。

強迫長側芽

強迫長側芽是你可以使單株型植株產生側芽的方法。因為植株所有的生長都集中在頂端的生長點,如果生長點被破壞了,植株將被迫從次級生長點生長新芽 ── 長側芽。如果是柱形Haworthia屬植株,就可以用胴切的方式,上半部會再變成另一棵,同時下半部會生出一棵或多棵的側芽。H. pumila常用這種方式來產生側芽。另一位花友Joseph Cheng用在retused(一般通稱「壽」的植株)和truncate(玉扇和萬象)也有不錯的效果。選出根系生長良好的健康植株,先將附著在莖基部的介質清乾淨至可以看到莖部後再拔掉老葉、乾葉以及其他附在上面雜七雜八的東西。用銳利的刀子從土表將植株與根切開來。如果旁邊的根或葉子被切到的話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這通常是無法避免的。用發根粉塗在沒有根的那部份植株傷口處,等幾天傷口乾了後再種下。另外將含植株根部另一個部份的盆子放在遮陰處。要限制澆水量,只要保持介質稍微潮濕就可以了。當發現植物有開始生長的現象時,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澆水,要注意避免讓盆子的土完全乾掉。被切的莖頂端要在土表的半公分以上。處理這個步驟的時間最好是在生長季開始時,另外要小心澆水的話,就可以避免爛掉,這樣子的長出側芽機率約為90%。有時候留一片或多片葉子在莖上,這樣長出側芽的機率就會增加到99%。這是一個可以產生更多側芽又不會破壞植物外觀的好方法。對具扁平蓮座形狀的植株特別有效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用尖銳的刀子或已加熱的細尖頭電烙鐵將生長點破壞。如果成功的話會使植株的中心停止生長而產生側芽。這樣做的壞處是你可要考慮清楚這將把你寶貴的植株放在刀口上(譯注:因為具危險性)。這方法最好先用一般的品種練習熟練後,再向你最有價值的植株動刀。

利用根部來繁殖

這個方法我從來沒有嚐試過,可是我的朋友Joseph Cheng曾用以下的方式成功地繁殖。當為「壽」和玉扇和萬象這幾類的植物換盆時,切下一些比較粗胖的嫩根,它們的顏色看起來會比較淺淡些。如果你用比較老的根來嚐試的話,那成功率會比較低些。將這些根種在微溼的「極細粒蛭石」中,並露出大約0.5公分左右的根部。然後將盆子置於陰涼處,若可置於可提供足夠空氣溼度的溫室中,那會是最佳的環境。給水應非常少量,保持微溼即可。在3~12個月後,九成左右的根應該就可以見到它們陸續長出一個或多個新芽來了。持續控制介質微溼的狀況是很重要的,因為介質若是太乾燥的話,那些根就會枯萎;但若是太潮溼的話,又容易爛掉。這方法用來繁殖一些很不容易或完全不會長側芽的植物很有用,尤其是任何有粗根的植株。

從植株中收集種子

Haworthia屬植物一般很難買到它們的種子,而即使你好不容易買到了一些種子用來播種,你也會發現它們的發芽率通常是奇差無比。甚至很常發現在它們成長兩年後所的樣子與你原來預期的十分不同。要從植株獲得種子,首先要有兩株同時開花的植株。除了某些可「自花授粉」的植物之外,一般植物通常都需要「父本」與「母本」各一株。父本植株提供花粉給母本植株授粉,而母本植株在成功授粉之後,則可產生果實或種籽莢囊。當植株的花已經全開時,你就可以準備好幫忙植物授粉的工具了。任何含有尖端有一小撮細毛或絨毛的東西都可拿來用,例如毛筆或水彩筆等等。你所使用的授粉工具至少應能深入花的內部,而且能刷出一些花粉在筆的尖端纖維或細毛上。(譯注:因為Haworthia屬的花通常是壺狀的。)這步驟需很細心地完成,所以具技術性些,通常要多練習練習才能做的好。最好是在花朵盛開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才收集花粉,因為在花朵盛開第一天時,它花粉尚未形成也還沒成熟。開了第三天的花可能含比較多的花蜜,會導致採集花粉的困難度。我使用花開第二天才採集的花粉來為其他的植株授粉。當為兩株正在開花的植株授粉時,我會為將它們兩株的花粉互相交換授粉,而且來回重複做個幾次。如果你想避免植株之間的雜交混種,那你應該要將那些正在開花的植物用薄紗(譯注:避免昆蟲意外授粉)或放至另一間未開花植株的溫室給隔離起來。授粉的次數最好是一天兩次,分別在早上以及傍晚時刻各一次。在人工授粉後,記得要仔細觀察後續是否有種籽莢的形成。在種籽莢變成灰色之前不要去摘它,而且建議用透明的膠帶把種籽夾給繞一圈包起來。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防止種籽莢成熟乾燥之後破裂,把種籽都彈掉了,這樣就沒辦法收集到種子了。當種籽可以從種籽莢順利取出時,這些種子就可以馬上用來育苗。這些種子沒辦法保存很久,若在一年內沒種入土壤,那它們可能永遠就不會發芽了。

從種子來育苗

種植Haworthia屬植物是極為有趣的,從種子開始種植的話更可獲得更多的經驗,進而認識這屬植物的變化多端。與一些仙人掌來比,Haworthia屬植物算是長得快的了。它們大部份品種都可在一或兩年內就可開花,少部份長得比較慢的品種也會在五年內開花。當我要從Haworthia屬的種子來育苗時,我喜歡使用「套袋法(baggie method)」,也就是把一盆內含已消毒殺菌的濕潤土壤,而且上面已播種了的盆子放進塑膠袋中密封起來。這麼做的原因是種子即使在濕潤的環境中發芽,但若不能持續供應足夠的溼度,在大熱天下的幾個小時就可能會使它們乾死。種子在袋子中待幾個天後,就可見到它們發芽。你可以讓它們一直待在袋子中幾個月,直到你覺得它們已經長得夠大,可以移出塑膠袋了為止。

在開始這個方法之前,你必須使每件用到的東西都是無菌的狀態。我若不是用全新的塑膠袋,就是用熱肥皂水洗過的舊袋子。那些準備要育苗的盆子我也會用熱肥皂水洗過。我會從一般用途的介質中,挑出比較粗大的碎石、枝條或雜質而變成比較細緻的土壤用來育苗。用來育苗的土壤必須是無菌的,所以它必須在120度C下連續烘烤至少兩個小時以上才能變成無菌的狀態。(譯者註:家中若沒有烤箱,建議可以考慮使用微波爐、電鍋或瓦斯爐來加熱滅菌。或者沒有微波爐或電鍋或瓦斯爐可使用的話,譯者提供個陽春的方法可以參考看看:用黑色塑膠袋把土壤包起來密封,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至少一個星期以上,也有些許效果,但不會是很理想的無菌狀態就是了。另外,以下這段算是原作者充滿幽默感的文句,與主題較無關聯,故略譯。原文:If you are not the cook in the household,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bake your dirt when the cook is out of the house, this will help preserve any remnants of a loving relationship you may have had with the cook.)當在烘烤土壤的同時,再燒開一鍋熱水待會備用。當土壤滅菌完成逐漸冷卻後再倒入盆子中,之後用剛剛己放冷的開水用來充分溼潤整個土壤。將種子灑在土壤表層後再噴灑一些殺菌(黴菌)劑(fungicide)。如果你「夠勇敢」的話,你當然也可以略過這個步驟。完成整個步驟後就可以把盆子整個放進塑膠袋子內密封,再把它置放在白天有明亮光線(不是直接照射陽光)、晚間氣溫涼爽的地方。如果你沒有那樣子的場所,有個替代方式也可以讓種子發芽得不錯,那就是以定時器控制螢光燈(日光燈)來照明14 ~ 20小時,之後熄燈4 ~ 10小時以保持黑暗。在大部份的種子發芽後,有些小苗的根可能是伏貼在土壤表面而不是深入土表,這時我會用牙籤在土表上戳個小洞,用牙籤把小苗輕輕拔起來重新移種至小洞中,再用牙籤撥些土把它的根都給蓋住。最好常常仔細觀察是否有長出黴菌的跡象,若有的話則要噴灑一些殺菌劑。萬一發現黴菌大量生長的狀況,那你應該儘快把塑膠套袋整個拿掉,以防止小苗全部被黴菌給毀掉。當小苗長得夠大、可以移出塑膠袋時,把塑膠袋拿掉的過程最好是漸進式的。比如說,打開塑膠袋的前幾天只把袋口打開個小洞,可以讓水氣散去就好,之後再幾天幾天地把塑膠袋封口逐漸地愈開愈大,直到可以把整個育苗盆子都拿出來為止。接下來幾個月的期間,建議每天一次或兩次地為小苗噴些水以避免它們太乾。

-----------

下一篇 : Haworthia 屬植物的疾病 [ 請點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r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