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長時間的觀察以及經驗, 在我家的大部份的蘿藦科植物長得比仙人掌科植物來得好, 真是歐卡系 ( 很奇怪 )...

我把它們種在有 50% 遮陽網的陽台, 該陽台也是曬衣物的地方 ( 該些植物就種在要晾乾的衣服下方, 呵呵~ ), 只有西曬, 相當通風; 我喜歡澆水的時候從它們頭上整個淋下去, 順便清洗一下植株; 三不五時把盆子拿起來晃一晃, 感覺變得輕很多就給少量的水, 所以目前大約是 3~4 天就給水一次 ( 不一定總是如此啦~ ).

另外, 我填充盆土的方式 ( 由上層至底層, 有三大層 + 一小層 ) 為 :

第一層 : 2~3 mm 之顆粒土 ( 含火山石、陶粒、摩金石、赤玉土、緩釋肥等等亂加一通的介質 ), 增加疏水以及支撐植株用.

第二層 : 1~2 mm 純赤玉土, 包覆其根系用的, 這層的厚度大約是整個盆深的 1/4 左右, 有時會混少許 2~3 mm 之顆粒土.

第三層 : 一小層 2~3 mm 之顆粒土, 防止第二層介質會 " 漏到 " 第四層去用的, 固定厚度大約 0.3 ~ 0.5 cm 左右, 很隨意地加就是了.

第四層 : > 3 mm 之大顆粒土 ( 含火山石、摩金石、赤玉土等等亂加一通的介質 ), 該層介質空隙大, 因而增加疏水以及透氣用, 固定厚度大約 0.5 ~ 1 cm , 也是加個大概就可以了.

 

盆器是用素燒瓦盆 ( 我的三吋素燒瓦盆用完了, 所以有一盆是用塑膠盆 ) 以增加排水速度. 除了乾死的老根, 不修根.

 

以下照片是大概兩個月前買的佛頭玉, 看起來環境適應得相當不錯, 所以長勢相當良好. 至於它們是 Larryleachia cactiforme 還是 Larryleachia picta , 其實我也沒辦法很確定, 只能等它們開花時才能更加地確認了, 目前從莖皮上來看, 我覺得它們比較像是 Larryleachia picta , 開花屆時再看看囉~

它們剛進門的時候. 莖皮有一點點的髒髒的感覺.

DPP_0002

 DPP_0003 

 DPP_0005      DPP_0012 

 

昨天 ( 4-15 ) 拍的. 有明顯變胖, 變可愛哩~~

 DPP_0080 DPP_0087

以下這株多長了兩個側芽哩~

 DPP_0096 DPP_0115

 

以上幾張是用自然光拍的, 以下的幾張則是用微距雙閃燈 ( MT-24EX ) 補光拍的. 嗯嗯, 拍起來的視覺效果不太一樣...

 DPP_0116

 

以下這張是用 MP-E 65 拍的, 不過忘了是用幾倍放大倍率拍的. ( 生長點上還有一隻紅蜘蛛...  >_< )

 DPP_0127 

 

某個側芽的微距, 大概 4X ~ 5X 吧 ? 忘了. 是其中一株來我家後才長出來的側芽.

DPP_0117

 

這些照片都是特別拿出 5D + 百微 或 MP-E 65 或+ 閃燈拍的, 照片品質還不賴吧 ? 

 

: 在文章中的任一圖片上點一下,可立即在圖片上展示大圖,可以比較清晰地欣賞文章中所有的圖片. ( 這似乎是 Pixnet 的新功能, 效果看起來還不錯哩~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頭玉
    全站熱搜

    nir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